查看原文
其他

【AT留言板】 追忆与彭一刚先生相处的点滴往事

37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4-09-07
AT导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彭一刚先生,于2022年10月23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彭一刚先生一生不仅致力于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成就卓著;还培养了一大批包括院士、大师在内的优秀建筑师与学者,被誉为“培养大师的大师”。为纪念将毕生精力献给其钟爱的建筑学专业且不遗余力提携后辈学子的彭一刚先生,《建筑技艺》杂志(AT)特设立“缅怀彭一刚先生”专题留言板,邀请其弟子及友人在云端发表寄语,遥寄哀思(点击蓝字或登录https://www.ytsjk.cn/web/comment-3留言及查看留言)。同时,我们也精选了留言板中的纪念文字,以表达业界对先生的怀念与哀思。



精选留言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孙国城

彭一刚院士不幸仙逝,不仅是天津大学的损失,也是中国建筑界的损失。吾等悲痛之余,更应缅怀院士的丰厚业绩,领悟院士的人格魅力。生前能见到先生的机会屈指可数,但印象极深。首先与天大黄为隽教授、邹德侬教授、崔愷院士、李兴钢大师的相识,直接领悟到以彭一刚院士为首的天大师辈的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精神和基本功实力。先生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一版再版,已成为我国不朽的建筑学高等学校教材,先生的代表作——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其设计表现将建筑与雕塑、人、景、物高度融合,将邓世昌为代表的抗战将领的大无畏爱国情怀表达得铿锵有力,魂魄俱在。天大校园中的建筑系馆也是表达得出神入化,深爱建筑师的喜爱。


彭先生以其非凡的审美能力和直言不讳的性格,担任过我国不少重大项目国际竞赛的评委。一次我试问先生评选cctv项目的情况。先生说北京中央CBD高楼林立,但都是塔楼。参赛的项目中居然还是塔楼占多数,因此评委们一致推荐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口”字形方案是必然的,合乎情理的,彭先生面对社会上对cctv方案的种种评论和质疑,毫不迎合和妥协,坚持维护评选结果。比之前不久,日本为举办奥运会举行的国际竞赛,结果扎哈•哈迪德的方案胜出,而后日本政府又反悔重启,相比之下,我国评委表现了言必信,行必果,敢担当,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其中就有彭一刚院士的风骨在内。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的评选中,由于先生和程泰宁院士极力推荐,才使险些失之交臂的何镜堂院士主持的方案得以保留。又经彭先生亲手用钢笔绘制,东方之冠跃然纸上,才信心十足的经表决胜出和付之实践。在这次重要评选中,先生坦荡地当了一回伯乐


几十年来,先生的行为和作品照亮了无数青年建筑学子维护神圣的建筑学地位,追求设计创新之信心。如今一颗那么智慧的星陨落了,然而桃李芬芳仍在,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李纯

青山依旧,先生已去。

周日,在青城山得知彭一刚先生不幸逝世,震惊不已。我虽不曾求学于天大,多年前却因缘际会与先生夫妇相识相交,受益良多。今年7月,与先生高足李兴钢总在重庆聊起这段缘分,还约定一起前往天津看望老人家,事与愿违,如今天人永隔,重庆之约再也无法成行,让我倍感遗憾与懊悔。

我与先生夫妇相识于德国。2000年,我被公派德国留学深造,在德留学期间,除了专业学习,每逢周末与节假日,我便前往欧洲各处旅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开启深度游学模式。有一次,我留学的地方需要接待一个中国建筑考察团,委派我负责考察团的接待工作。这个考察团是由中国建筑教育与研究的一流专家组成,许多都是我们学生时代只在书本和课堂上听过的名字。其中一对老夫妇,特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便是彭一刚院士及其夫人。考察过程中,我经常问他们各种问题,与他们夫妇互动很多,因为我考察中喜欢穿一双红色的布鞋,他们夫妇都亲切地叫我小红鞋。考察团回国之后,先生还专门把我与他们夫妇在考察行程中的合影冲洗出来,邮寄到成都。这一细节让我很感动,一位建筑大家,对待一位后辈如此认真细致,足见其专业之外的素养。

2016年3月,我到天津出差,又专门去家中看望彭院士,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先生。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家深居简出,精神状态很好,一派虚怀若谷的仙风道骨。他说,现在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在行业活动中亮相,虽然曾经对行业有所贡献,但老了要活得洒脱,于人于己都好。他也不再做设计,而是每天在家手绘军舰、飞机、坦克和枪炮,还亲手制作了很多军事模型,摆满了一屋子。后来离开的时候,老人家坚持要下楼送我。回成都后,我把到访他家的合影冲洗出来,寄送给他,没过多久,老人家专门给我寄送了一双红布鞋作为回礼。

探望彭院士 图源:李纯提供

与先生夫妇交往,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建筑大家的为学与为人的品行,他们专业之外、生活之中的点滴,构筑了他们作品之中丰富的底蕴和色彩,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先生逝去,精神仍在,我辈后学更当珍重自强。


重庆市设计院 褚冬竹

惊闻彭一刚先生仙逝,伤感于建筑界又痛失大师的同时,不禁遥想自己职业生涯刚刚开始时,曾有幸受教于彭先生的点滴回忆。


2003年,我留校工作刚满一年。在那个连黑白屏手机都未全面普及的时代,给初出茅庐的青年建筑师(及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并不多,中国建筑学会自1993年起组织的“青年建筑师奖”设计竞赛是其中难得的可能之一。2003年上半年,新一轮设计竞赛启动,主题为“西安明城墙北段连接工程”。8月,竞赛评选揭晓,300余份参赛方案共评出优秀奖10名,我提交的方案“负城墙”忝列其中。

9月,在成都召开学术年会暨竞赛颁奖会。今天,我仍清晰记得彭一刚、顾奇伟、布正伟、程泰宁等先生的点评和鼓励。尤其是彭先生谈到一个好方案应具备的素质,谈到“负城墙”方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创新的鼓励话语,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我正坐在彭先生的左后方,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彭先生的发言场景。虽然学生时代就已熟稔彭先生的文字与建筑绘画,当时得以近距离聆听,对于年轻后生而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会议茶歇时,我又找机会当面求教,亲切、直率、务实、敏锐,是彭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如今,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早已是城市建设热点。近年来,我也深入了不少相关研究,和那一年的前辈鼓励似乎有着明显的缘分和因果。彭先生的点评与指导在我专业成长道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透过这些专业而又温暖的语言,我真正开始思考建筑参与城市的不同方式与可能。

彭一刚先生走好!

》天津大学87级学子、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欣

惊悉彭先生逝去,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先生音容犹在眼前。从初次见到先生、聆听教诲,至今35年过去了。在此用这段写于5年前的文字,以寄哀思。愿先生安息!您的精神永存!一天下午,系里通知我们,晚上彭一刚先生将亲临授课。同学们都异常兴奋,终于有机会见到这位敬仰已久的建筑界泰斗了!夜幕降临,教室中间静静地架着幻灯机,谁也没有留意幻灯机旁那位皮肤略显黝黑的中年人……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彭一刚先生!平和朴素得就像普通的邻家长者。

彭先生授课,语不惊世,绝无浮华虚套。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刻剖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先抑后扬、引导与暗示、渗透与层次、藏与露、虚与实、庭院理水…....句句真知,字字如金。从彭先生身上,特别能感受到天津大学建筑系所秉承的严谨治学、扎实、求实、朴实、推陈出新的优良学风。彭先生的经典之作《建筑空间组合论》和《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我学习建筑学的开蒙宝典,其中的空间理论和观念至今仍启迪着我的建筑创作实践。

……时隔近三十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晚彭先生给我们讲授的非同寻常的一课。(原文收录于2017年《建筑师的大学》一书)



东南大学 马进

彭一刚老先生用通俗的、图文并茂的几本书给几代建筑学子引进了门,入门起手看似简单,其实是最困难的事。现在想想,彭老真是大智慧!



大建元和工程设计 李红建

惊闻彭先生驾鹤西去,想起2002年那场北欧13天之旅……领教彭先生及多位院士一路风采,谦和用心、平易温良、学识内敛,一生受教,先生一路走好!

相关链接

【AT】缅怀系列 | 王小东:悼念彭一刚先生

【AT】缅怀系列 | 布正伟:我心目中的彭一刚先生
【AT】缅怀系列 | 林贤光:悼念90岁的老同学彭一刚先生

【AT】缅怀系列 | 傅绍辉:怀念敬爱的彭一刚先生


留言板征集


在彭老离开的日子里,或许你也有很多话想说,那么点击“缅怀彭一刚先生”的专题留言板或登录https://www.ytsjk.cn/web/comment-3)以文表达哀思,文字多少不限,可附照片,亦可查看其他追思留言。(上述网址可收藏,随时查看最新追思留言)

编辑/排版:王文慧

校核:刘晓茜

-END-

37万粉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您的支持对我们很重要!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_


_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T建筑技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